图书介绍
京房易学思想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崔波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6193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京房易学思想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
第二节 研究的思路和认识4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和价值7
第二章 时代背景9
第一节 汉代的社会思潮9
一、黄老之学9
(一)“黄帝老子之学”广为流行9
(二)黄老学在汉初的影响12
二、独尊儒术14
(一)关于“独尊儒术”14
(二)儒学独尊的历程16
(三)儒道的融合和互补18
(四)儒学独尊的意义20
三、从阴阳之术到谶纬流行23
(一)阴阳之术的盛行23
(二)谶纬的流行27
(三)经学谶纬化30
第二节 西汉易学的发展33
一、汉代易学发展的原因33
二、先秦及西汉的易学流派37
三、西汉易学发展概况40
(一)西汉前期易学思想41
(二)西汉中后期易学思想43
四、汉代易学发展的特点47
五、象数易学研究的意义51
第三章 京房易学的主要内容54
第一节 京房的生平、《京氏易传》的注易方法和起源54
一、京房生平概述54
二、京房易学的起源57
三、《京氏易传》注《易》的几种方法61
第二节 易学内容的扩展——卦气说63
一、关于孟喜卦气说64
二、京房的卦气说73
(一)京房的十二辟卦74
(二)六十卦的次序78
(三)六子卦气说83
(四)建候说和积算说89
(五)六日七分法92
三、孟京卦气说在易学和哲学中的地位95
第三节 易学内涵的深化——八宫说、世应说、飞伏说等98
一、八宫卦的次序99
二、游魂和归魂103
三、贵贱和世应106
四、飞伏说108
第四节 占筮术的革新——纳甲法等113
一、以钱代蓍114
二、纳甲说117
(一)纳甲说的起源117
(二)干支五行121
(三)卦纳干支124
(四)六亲入卦130
(五)世卦起月例132
第五节 京房易的理论基础——阴阳二气说134
一、乾坤者阴阳之根本136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137
三、阴阳之数与万物之情138
四、京氏易学中的阴阳流行140
五、京房的阴阳灾变说142
第六节 易学外延的拓展——五行说146
一、五行说的起源146
二、五行及生克制化147
三、八宫卦的五行154
四、五行爻位说157
五、卦与爻的五行关系158
六、五行与筮占吉凶的关系160
第四章 京房易学思想管窥163
第一节 经学确立的意义、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和京房博士易地位的确立163
一、经学确立的意义164
二、汉代今文经学的特点167
三、京氏易被立博士的过程168
(一)武帝置五经博士168
(二)汉宣帝黄龙十二博士170
(三)王莽时设置博士的情况172
(四)东汉初建武十四博士173
第二节 论京房的受重用及其考功课吏法175
一、元帝对京房的重用175
二、京房考功课吏法的内容178
三、考功课吏法的影响181
第三节 京房“作易以垂教”的教化思想183
一、汉代儒学的教化思想183
二、京房用卦占来考天时、察人事的思想187
三、京房的“作易以垂教”的教化思想189
第四节 京房易学的和谐思想195
一、《周易》的和谐思想及启示195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整体和谐意识195
(二)维护“品物宪章”的生存环境196
(三)“保合太和”的最高和谐理想197
(四)“和而不偏”的中庸和谐思想198
(五)“自强不息”与“遁世无闷”的身心和谐199
二、京房易学的阴阳和谐思想200
(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统一而不分201
(二)阴阳之气在统一不分的基础上相互作用201
三、京房易学的整体和谐思想203
第五节 汉代易学家对文献学发展的贡献及京房的著述207
一、汉易文献发展概述207
二、刘向父子在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210
三、班固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211
四、郑玄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212
五、京房的著述215
第五章 京房易学的地位和影响221
第一节 京房易学是象数易学产生的标志221
第二节 京房易学对义理派易学产生了重要影响224
第三节 京氏易学对汉唐易学家的影响226
一、纳甲说与八宫法对后世易学的影响226
二、五行说对后世易学的影响228
第四节 京房易学在易学史上的地位230
附录235
一、京房生平事迹史料235
(一)《前汉书·儒林传》(卷八十八)235
(二)《前汉书·京房传》(卷七十五)235
(三)《后汉书·律历志》(卷十一)238
二、《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京氏易传》(卷一百九)238
参考文献240
后记245
热门推荐
- 772394.html
- 2713943.html
- 3461924.html
- 2377943.html
- 1593152.html
- 1656543.html
- 3617879.html
- 1559581.html
- 2804173.html
- 1903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40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99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363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31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94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5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8938.html